2月23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通过其2016年第一期《产业政策简报》内部转发了由中国炼焦协会制订的《焦化行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据了解,《规划纲要》是焦化行业首次出台行业五年规划。
《规划纲要》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行业产业集中度、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技术应用、节能环保达标达效,以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推进的问题等方面总结了焦化行业在“十二五”时期伴随国家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尽管‘十二五’期间焦化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从2013年开始,焦化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产能严重过剩、供需严重失衡、市场无序竞争、效益持续下滑、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已十分迫切。谈及焦化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说,“希望能对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政府相关部门更全面了解焦化行业发展状况和政策制订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规划纲要》分析了焦化行业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明确了‘十三五’焦化行业的总体目标———转型升级、做精做强。”
“‘十三五’时期,焦化企业要以焦炭用户的稳定性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现有生产系统全流程优化、完善和提升为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人才素质提高为根本,推进焦化企业科学、规范、清洁、高效发展再上新台阶。”崔丕江强调。
焦化企业必须全面评价自身的生存能力
崔丕江强调:“面对困难的形势,焦化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条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尽早决定企业是继续生存下去,还是退出这个行业的可行方案。”
崔丕江指出,“十二五”期间,焦化企业生存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难度不断加大,产能严重过剩是最根本的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焦炭产能消费为4.48亿吨,而我们的产能多出了2亿多吨,同时,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当前市场的恶性化竞争短期内还难以改变。然而,焦化行业不会消失,伴随残酷的竞争,部分企业被迫退出会不可避免。崔丕江认为,实体经济真正到了整合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即便是在焦化行业56%亏损面的情况下,也仍然有盈利的企业。崔丕江总结认为,这些企业基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区位市场优势,二是成本控制比较好,三是资金流比较好,四是产品结构比较合理,五是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
对于焦化企业如何解决生存的问题,崔丕江指出:
一是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对企业自身的用户进行重新整合选择。焦化企业应更加注重选择有很好诚信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一定要了解和评价用户有没有生存能力。“他的生存能力对你的生存状况会产生重要影响或经营风险”。同时,要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成本不销售的“三不”原则。切实建立起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经营机制。
二是要推进全流程成本优化。目前,我国焦化企业在各个流程当中,基础工作都存在相对薄弱之处,这是焦化企业降本的空间。企业要想提质增效,就必须进行全系统、全流程优化。近两年,中焦协致力于开办全流程优化研讨班,效果很好,不仅促进了焦化行业流程优化、降本增效,还解决了一些企业生产运行当中的生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 |